什么是溶解、溶液和潮解?
把一塊糖放在水中,糖會逐漸地被水分解,形成糖水。一種物質被均勻地分散在另一種物質中的過程叫做溶解。其中被分散或被溶解的物質叫做溶質。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做溶劑或溶媒。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均勻體系叫做溶液。根據(jù)溶液的狀態(tài),可分為固態(tài)溶液(又稱固溶體,如各種合金、鈉汞齊、鉀汞齊等,“齊”即合金)、液態(tài)溶液(如糖水、碘酒等)和氣態(tài)溶液(常稱氣體混合物,如空氣等)。通常所稱的溶液指液態(tài)溶液,在液態(tài)溶液中以水為溶劑的最常見,稱水溶液。乙醇、丙酮、汽油、苯、氯仿等液態(tài)有機物也是常用的溶劑,稱有機溶劑。
某物質具有危險性時,以此物質為溶質或溶劑組成的溶液往往也具有危險性。例如,金屬鈉遇水燃燒,鈉汞齊也遇水燃燒。高氯酸具有氧化性、爆炸性、腐蝕性,72%以上的高氯酸溶液屬于爆炸品,72%以上的高氯酸溶液屬于腐蝕性物質。以有機易燃液體為溶劑的制成品(如制動液、擦銅水、影寫板油墨、銀漿、碘酒、油漆等)均屬于易燃液體。
某些易溶于水的物質在潮濕的空氣中或比較潮濕的空氣中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發(fā)生溶解的現(xiàn)象叫做潮解。在危險貨物中有些物質很易發(fā)生潮解,甚至最終完全變成溶液,如酷酐、氫氧化鈉等。這些容易潮解的貨物能引起貨物變質,形成溶液而流失和污染車輛,嚴重的還能造成其他危害。對易潮解的貨物應保證包裝的密封性和防水性,以保證運輸安全。